qiuyouhui
| 球友会 |
我国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在高校及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户外拓展训练.积极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提高其为人处世的能力,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个人及团队的努力积极完成拓展训练的任务,可以激发个人或团队的潜力,进而提升其职业素质,旨在促进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能够保障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拓展训练是一种户外训练模式,主要是让参与者完成各类任务和挑战,从而提升应变困难的能力,进而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技能.野外拓展一般强调团队合作,拓展环节中涉及人员管理策略和心理竞争意识,结合户外运动项目,是一种综合体验式的活动项目.一般在校园进行的户外拓展训练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团队为组织结构,开展多种游戏和竞技项目,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等.户外拓展体验性和互动性较强,开展的活动有的难度较高,有的难度较低,设置的任务难易程度不等,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可以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危机任务的挑战,使各团队成员之间默契配合,及时沟通,共同完成布置的任务.户外拓展训练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团队建设、拓展体验、回归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等.一般拓展训练的形式有场地、野外、水上几种.场地拓展训练包括室外高空项目,如空中抓杠、丛林索、攀岩,第二种是地面训练拓展项目,如背摔、电车、两人三足等,第三种是室内训练,如解袋鼠赛跑、多米诺.户外拓展训练由于训练内容及形式较多,与大自然更为贴近,因此是高校或职业院校拓展训练适合选择的拓展训练形式.
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育人观念是错误的,以往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很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家长统统包揽,导致很多大学生独立生存能力较差,遇事不知变通,不知怎样解决.其次,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潜力难以被挖掘出来,这种存在弊端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很多学生远离父母,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人际交往能力有限,缺乏足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依赖教师的督促,难以应付临时发生的紧急事件.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依赖性强、自制力差、缺乏韧劲、人际交往能力差、情绪稳不够稳定、缺乏自信等.选择适合的户外拓展训练形式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2.1有助于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大多数都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载体,例如像两人三足游戏、攀岩、信任背摔、穿越网、雷阵、孤岛求生等,这些关于体育方面的运动项目首要作用是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户外拓展运动与课堂中的体育运动教学是不同的,除了基本的动作训练之外,很多游戏或项目需要身体和大脑的协调配合,身体和大脑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此,户外拓展可以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如攀岩运动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学生在参与时不可盲目攀登,要看准距离和手脚能接触的范围,进而找到最安全、快捷的路径攀登到最顶端,攀岩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统筹协调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客服困难,实现目标.2.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户外拓展训练都是结合参与者的心理进行设计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哪些有利条件是可以在游戏或任务中使用的,这对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绳索桥训练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勇气,这项训练项目会让部分学生感受到恐惧,如何战胜恐惧、迎难而上这是当代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完成绳索桥的任务,学生可以有战胜困难的成就感,会体会勇气上升的力量,感受自己的心理逐渐变得强大,增加自信心,挖掘自身的潜能.2.3有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户外拓展训练大多数都是以团队为组织形式,学生组成多个小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交流和沟通,大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沟通交流,异性相处会更融洽,同学交往会更真诚.户外拓展对学生的体力和智力都是一种挑战,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激发出潜在的能力,在户外拓展展开的环节中,我们通常发现性格内敛的人十分沉稳冷静,遇到棘手的事会站出来勇挑重担;谨慎害羞的同学在集体中知道关心他人,常给队友送去温暖;性格外向的同学可以活跃团队的氛围,即使面对难题也总是很乐观.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优点,在拓展训练中会展露无疑.其次,户外拓展可以使学生们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学生潜移默化的就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活动中的语言游戏会教会学生表达,合作任务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同学的行为,理解同伴的意图,进而达成一致.户外拓展项目很多都充满挑战,成功那一刻学生会体验到较强的成就感,这离不开个人和团队的努力.2.4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现代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自信勇敢的品质,这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基础,户外拓展训练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拓展训练中每个参与者都会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努力完善自身就等于帮助集体凝聚力量,在设计拓展训练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团队取得成功,团队是展现自身才华的平台,完成任务后就会提升自信心和勇气.
3.1指导教师缺乏有关经验我国高校开展户外拓展训练起步较晚,缺乏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户外拓展训练范围较为狭窄,一般多是体育教师开展的训练项目,其他教师关于户外拓展的经验更是缺乏.很多指导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学下投入的资金较少,户外拓展中使用的设备设施有限,导致户外拓展工作开展难度很大.3.2学生和家长担心安全问题导致户外拓展开展受限户外拓展都是在户外或野外进行,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安全问题比较重视,认为户外拓展训练较为危险,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这也是限制户外拓展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及学生自身的顾虑会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降.任何训练项目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户外拓展出现的安全事故率要远远低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安全事故率.拓展训练没有家长和学生想象的那么高,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战胜困难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潜能.3.3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户外拓展训练主要以运动项目为主,目前,高校或职业院校开展的户外拓展项目时间都不长,而且针对性的宣传工作也做得不到位,使很多学生对于户外拓展认识不清,对户外拓展训练十分陌生,这也是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的因素.一些野外场地距离学校较远,很多学生不想浪费时间,甚至觉得在校内打篮球、足球要比参加户外拓展更实际.拓展训练中队些项目,如绳降、自行车运动等还需要一些专业的设备,造价较高,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针对职业素质问题,社会岗位重视学生成绩和实践能力,忽略了参与户外训练项目这一项,导致学生自身不重视户外拓展.
4.1应用型高校开展户外拓展的发展户外拓展在社会各企业中也在逐步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户外拓展的开展,高校和职业院校中也要重视户外拓展的开展.在加强教学改革时要将户外拓展训练纳入到改革的范畴中,设置拓展训练实践课程,拓宽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配合,合作和体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4.2高校或职业院校普及户外拓展的方式目前,户外拓展训练费用较高,一般的学校难以承担,社会有关部门要给与大力支持,进而实现高校户外拓展的普及化.根据高校的实际规模和环境,建立户外拓展实践基地,完善设备设施,打造户外拓展品牌.高校要因地制宜,选择投入少、易操作的拓展训练项目,如信任背摔、毕业墙等.拓展项目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实际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4.3如何提高户外拓展训练的效果教师要转变角色,丰富户外拓展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把控户外拓展的节奏,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选择项目,和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转变传统的户外拓展活动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要不以成败论英雄,重点考察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就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实践教育模式,在户外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参与、总结分享等,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与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增强了责任心和自信心,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各项任务.这样的实践形式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户外拓展活动是高校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是当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抓手.
〔1〕付强.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及整合对策[J].创新导报,2012(10):353-355.
〔2〕王熙兰.高职高专学生户外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创新[J].学理论,2011(8):223-224.
〔3〕朱晋元,等.户外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1).
〔4〕毛凯.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5〕梁广辉,等.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作用和机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随着职业技术学校的蓬勃发展,校园体育事业在硬、软件的发展上都加大了投入。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在户外拓展教学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学生面临繁重的就业压力,他们对传统运动的积极性逐步减弱。相比较之下,户外拓展活动更受学生欢迎。顾名思义,户外拓展活动就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在户外进行一些趣味性、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这样交流互动的方式,不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整日埋头学习专业技能的技校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对日后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对体育课程抱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对体育课程投入十分的精力。所以,笔者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户外拓展元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加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融洽、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由于技工学校的开放性,众多的理论课程也为户外拓展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从客观上决定了技校校园的文化和精神风貌。从职业教育的方面来看,学校的户外活动体现在校风、学风、环境等诸多方面。体育户外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校在体现校园文化的同时,展示职业学生的精神风貌,推进基础素质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处于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我意识、自我管束力差的情况。在户外团体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在拓展游戏中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使“体育精神”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团队意识,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强身健体,使学生身心健康双重发展。
在当下很多技工学校,部分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的培养,却忽视了体育课程。从相关部门所作出的学生体质状况监测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学校学生体育事业的进程并不明显,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例如,从近几年对部分学校学生所进行的1000米长跑测试项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成绩有所下滑。这是因为由于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下,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也在减少,无形中也给技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体育课程的开展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在户外拓展活动中,许多竞技类活动都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辅助。但是,很多体育教师没能正确看待户外拓展活动,对拓展活动的掌控不足,对于具体项目的选择也不够科学。在学生体育活动中,登山、自行车、攀岩、游泳、篮球等团队竞技运动都是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教师要熟悉各项拓展活动的锻炼性,从中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心理需求的户外活动。
在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业院校学生将成为未来人才发展的主力军。教师要在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体育运动的范畴。体育户外拓展活动中,蕴含着合作、竞争、智力、体力等多项因素,具体可以分为户外赛事运动、水上运动、户外生存技能运动等等,例如户外赛事运动中的篮球、羽毛球、轮滑、水上运动中的游泳、跳水,野外拓展活动的攀岩、滑翔,户外生存技能运动中的高架绳网、跳跃等等。教师在户外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运动强度、运动状态等各个方面。职业学校学生的性格活泼,喜爱新鲜的事物,并且在专业课程的锻炼下大多心灵手巧,所以对这些户外运动更加感兴趣。开展户外骑行活动能够通过骑行的动作锻炼学生的腿部、腰部的发力和柔韧度。轮滑和游泳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例如,在体育户外拓展的运用上,教师可以在一个较好的天气,选择组织一次山地车骑行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当地骑行爱好者租赁山地车,减少运动成本,并选择一条适宜的骑行路线,确保适中的运动强度。同时,教师要让他们通过记录、总结、反馈等方式,完善体育教学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得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健身运动意识,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体育拓展活动中蕴含着的不同思想。
在一些常态化的户外拓展教学方式上,为了考虑场地、工具、成本等具体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团队游戏,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游戏化的体育户外拓展方式,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群体性和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5~6名同学分为一组,在确定学生熟悉活动规则的情况下,进行信任背摔、抱团、兔子舞、报数等多项活动。在游戏的设置上,教师要考虑到整体的教学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一些竞技类游戏上,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要把握时机,努力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让德育教育也能融入体育户外拓展活动中。同时,教师要以团队游戏作为比拼原理,多加入一些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技校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技工学校的具体情况,酌情规划体育户外活动空间,在考虑其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发扬和谐体育的校园精神,让户外拓展活动既具有精神又赋予价值内涵。同时,体育教师要在发展团结协作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社团等情况,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技工院校中学生会组织中的“文体社团”、学生自己筹办的“篮球社团”“足球社团”“轮滑社”等等,强化技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除此以外,教师要在开拓户外拓展运动的基础上,展现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突显运动中涵盖的知识文化和道德规范。为了让户外活动更具刺激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各项参与的模式,强化学生的主观探究意识。同时,教师要在体育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强项、户外活动的多样性、拓展性和安全性,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让他们进入最佳的活动状态。
综上所述,户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使其成为技工学校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户外拓展活动的推广上,体育教师应该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使拓展活动能够符合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让户外拓展活动能够遵循体育学科的学习规律,不断增加体育教育的教学成果。
[1]范刘锋.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游戏的意义与可行性[J].江苏教育,2010(9).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显示,Outward-Bound(拓展运动)是由德国人最先运用,当时这项运动的引进,主要是为了训练年轻的海员的心理素质,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1942年,劳伦斯创建的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是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拓展训练最早雏形。国外发达国家学校开展拓展运动较早,日本将野外生存能力作为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日本文部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依据学校周边的当地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开展适合于的冰上项目;澳大利亚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要求在校学生掌握个人安全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恶劣环境中降低伤害的安全措施,也在户外安全活动中规范了个人责任,强调安全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基础,正确处理好冒险和安全关系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德克萨斯州体育课程也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参加野外冒险和户外教育,在户外运动中掌握生存技能,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同时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新西兰和英国体育健康课程则提出:户外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户外充满活力、安全地进行活动,发展学生个人和社会技能,让他们有了保护和关注环境的机会;认为户外拓展、户外教育包括户外冒险活动和户外专业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合作,建立信任、增强责任感,通过安全的、挑战性的和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拓展训练传入我国香港地区,当时被译为“外展”。到了200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国内首届拓展运动会,标志着拓展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认可。浙江大学体育部将定向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随后广州大学也将户外生存训练添加到新生的军训内容。现在拓展运动(Outward-Bound)已成为现代企业和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目前,国内的拓展运动基本都是延续和借鉴(Outward-Bound)国际组织的培训理念,它把重视人回归自然、自愿接受挑战、超越自我、溶炼团队、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作为最终目的。
依据拓展运动的练习场地,可以将拓展运动项目分为室内和户外。室内拓展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抱团打天下、破冰流程、空中接龙、信任背摔、牵手解扣等。户外拓展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漂流、野外生存、丛林穿越等。由于户外拓展运动使受训者直接溶入到大自然,增加了训练的难度,所以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受训专业场地,它需要专门的拓展场地,主要目的是激发受训者潜能,培养团队积极有序的沟通协作、凝聚力等。室内拓展运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户外拓展训练受环境、季节和天气影响因素,极大地扩展了运动项目的实施空间和时间,相对来说容易达到训练计划所制定的锻炼目的。
拓展运动有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性质与功能,根据拓展运动的功能,可以分为教育、健身两类。教育类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和方法使人们体会生命极致来达到拓展参与的目的;健身类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提高受训者身体、心理健康。
拓展运动的目的性非常明显,主要是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按照练习目标,可以分为个人潜能类和团队合作类。个人潜能类主要让受训者从开始的身体体验,逐步进入到强烈的身体和心理刺激,达到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团队合作类主要是改善和提高受训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我国学者张大均认为心理结构的核心层是心理素质,而心理结构的外显层是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较好的人,较少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经常处于健康状态。也有研究认为拓展运动对个性品质的促进最大,社会适应性其次,对认知品质的影响最小,但很多人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拓展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较大,如个人认知、个性特征和适应社会性等心理品质,但从影响程度上看,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三者应该并重。
拓展运动的学习方式要求受训者亲身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训者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安全事项讲清楚,充分发挥和尊重受训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练习课程结束后受训者也要充分讲述个人参与练习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在拓展训练的团队分享中,每位受训者都有机会分享个人的亲身体验,从而减轻个人承受的困惑和痛苦,使他们的人格素质能够得到发展和完善,养成在以后的人生中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
拓展运动课程设置是一种复合式教学,它主要包括了个人、多人和团队项目。根据训练目的不同,主要有以改善个性心理为侧重点的课程,以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性为侧重点的课程,以培养个体认知能力为侧重点的课程,需要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实践,主观上轻松愉快地参与拓展,既锻炼了学生积极进取、坚强不息、勇于拼搏等思想品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团队合作、集体观念的心理品质。拓展运动对大学生中经常产生的心理疾病的缓解,比如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等有显著的作用。
户外运行包括攀岩、溪流、野炊、探险等各种形势。这些户外运动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大都需要团队协作,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保证户外运动的安全,学校要组织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就一项安全性保证上就让很多高校产生顾虑。所以,高校户外运动训练近年来虽然提及较多,但具体实施也只是处于较为浅层次的远足。这是因为很多高校还是对安全性顾虑较多,害怕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要想进一步发展户外运动训练,必须从高校的思想意识,以及具体的物资和人力投入上多下功夫。本文重点的探讨了户外运动训练课实施的具体策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课,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在交通非常便利,很多地方自然环境优美,为户外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条件;第二,高校户外运动已经得到认可,其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强,可满足较多的户外运动训练;第三,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实施也是新时代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户外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纳入可以非常好的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有利补充;第二,通过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开展,可以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第三,通过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丰富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内容,做好课程目标设计工作是高校户外运动训练课实施的关键。高校体育老师必须对户外运动课做好教学计划,并对学生群里做好调查,为户外运动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户外运动训练的实施涉及较多的风险,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必须过硬,既能应付各类突发险情还能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所以,作为负责户外运动训练课的体育老师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户外运动训练。
每个学生对于户外运动的倾向不一样,有的学生喜欢攀岩,有的学生喜欢远足,所以,必须做好合理的规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前期必须做好学生的调查工作,对户外运动进行分类,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户外运动训练课风险性和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要想保证训练的正常实施,有效控制风险,高校必须成立户外训练课组织管理机构。该机构的建立既能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帮助,又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的处理。
户外运动风险性和刺激性的存在,就要求高校必须做好良好的计划,保证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的处理和解决。而计划设计的再周密,不经过实战的洗礼也是不行的,所以做好实例设计模拟仿真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好应急处置紧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模拟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在真正的户外运动训练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从容处理和解决。
户外运行训练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会得到大力的推广,各高校都会积极开展户外运动训练。通过户外运动训练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提升高校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身体素质。在以后的户外运行训练中,教师和学生要积极的创新更多的有效途径,让户外运动项目更加丰富,更好的促进户外运动训练的实施。
[1]胡剑锋.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8(16).
[2]彭晓东.拓展训练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04).
[3]邵永祥.基于户外运动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0).
[4]闫金,许宏龙.上海地区户外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7(15).
[5]李蕊.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9).
1、理论教育:采取主题报告、互动交流等形式。由老师讲授作为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大家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讲授工作技巧及处理工作上各种矛盾的办法。A、理论教育授课计划: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主讲人3月26日晚上19:15-20:30一教311专题讲座主讲人:待定主题:学习科学发展观、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刘剑书记4月8日晚上19:15-80:30一教311专题讲座主讲人:待定主题:专业技能培训(办公自动化)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让幼儿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确保“体”与“智”的同步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所需器材也比较常见,与幼儿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可以将民间体育游戏植入幼儿户外活动中,可以在丰富幼儿户外活动方式的同时,增加户外活动的趣味性,大大提升户外活动的教育效果。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能被幼儿主动接纳与认可的游戏类别,内容多样,类别丰富,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在不增加幼儿负担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加活跃积极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民间体育游戏可以对当下的幼儿游戏活动进行补充和拓展,给幼儿的户外实践体验增加内容和趣味,使幼儿能在主动融入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在以往的幼儿健康观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幼儿的饮食层面,重视让幼儿吃饱穿暖,而不是指导和带动幼儿主动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中,一旦出现天气变化,就禁止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而这样的行为也影响到幼儿良好健康观的形成,使其认为户外体育活动是无足轻重的。随着民间体育游戏的引入,不仅让幼儿有了更加丰富的户外活动体验,还促使幼儿积极转变过去的健康观念,认识到户外运动的乐趣以及必要性,使他们能深入自然,感知自然魅力,并在广阔的自然空间中强身健体,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完善健康观。二是增强幼儿身心素质。人体拥有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不过该能力只有在主动锻炼的情况下才会增强,反之会降低人的适应力和疾病抵抗力。以往的户外活动会因为天气变化等而放弃,造成了对幼儿的过度保护,反而降低了幼儿的身体素质。民间体育游戏的融入能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的进餐量显著增加,跟上活动节拍,团结协作,勇敢竞争,实现身心素质的共同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有很多,不过这种游戏活动往往是传承下来的,也有不少游戏是地方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明显时代性与地域特征,不管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材料等方面都有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让民间体育游戏适应幼儿户外活动的要求,并且真正为户外活动的丰富和拓展发挥应有的价值,就必须在引入民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握以下几项要求:一是更新内容与形式,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度。民间游戏中传唱的一些民谣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也不能有效理解这些内容,于是教师应该对内容进行更新,结合当代幼儿的实际特征和接受能力进行游戏的创新和拓展。二是丰富形式,增加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民间体育游戏在保有原有形式的同时,要满足幼儿以及户外活动的实际要求,所以要进行形式上的变革,把增加诸多趣味性的教育要素作为重中之重。三是提供多样材料,为民间体育游戏开展提供支持。对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应该改变过去材料复杂和取材困难的情况,注意带领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这些游戏元素,并进行游戏材料的自主制作,让幼儿从中获得良好的享受与启发。
在将民间体育游戏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之前,首先要对户外活动的理念进行更新,确保可以正确认识、评价与运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这主要是由于民间体育游戏的种类众多,但是并不一定都适合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基于此,在将民间体育游戏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期间,幼儿教师必须立足幼儿教学的相关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教学目标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从健康、语言等教育领域视角出发,灵活地选择和应用那些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民间体育活动或者游戏。而在树立正确户外活动中民间体育游戏理念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幼儿的数量等幼儿园户外互动实际情况,准备充足的体育材料。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在确定采用多样化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方式的同时,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氛围,这是提高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开展效果的重要保障,即尽可能方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开展活动,除了物质环境,同样包括心理环境。在创设适宜户外活动氛围的基础上,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加强户外活动指导,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或者不知道如何玩游戏,否则同样会影响幼儿参与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效果。例如,在创设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氛围期间,可以在宽阔的园内操场上利用多种颜色创作“圆圈”“方格”与“点子”等,借助这些五颜六色的图画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想要玩“跳圆圈”或者“跳格子”等游戏活动;在园内户外还可以针对性设置一些攀爬用的吊环、木梯等,配合攀爬墙颜色的合理设计,确保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视觉上更具震撼感与吸引力的游戏情境,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到户外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中。而在幼儿参与户外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期间,还要结合民间游戏的形式,做好教学指导,如针对“踩高跷”等比较危险的民间体育游戏,要做好幼儿的安全防护工作;针对“舞狮子”或“舞龙”等民间体育游戏,要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动作。
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植入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且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资源非常丰富,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民间教育资源。但是幼儿园内幼儿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经验非常有限,所以在搜集民间体育游戏资源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充分贯彻家园共育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幼儿家长在搜集民间体育游戏资源方面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户外活动中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提升实际的应用效果。例如,幼儿教师平时要加强同幼儿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之后让他们仔细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体验过的或者自己知道的一些趣味性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并将它们的名字、游戏规则、玩法以及所需的游戏材料等进行详细记录。然后教师可以集中归纳、整理和总结这些幼儿父母反馈过来的民间体育游戏资源,结合户外活动需求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选择那些可以用于户外活动中的民间体育游戏,并将其制作成完整的户外游戏活动方案,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民间体育游戏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户外活动资源,可以在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中进行创新运用,不过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开展和体育设施的完善水平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幼儿园区要结合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制作与之相对应和相关性强的游戏材料,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运用周围的可再生资源,优化多样化的游戏设施,做好游戏环境的创新改造。例如,幼儿园可在草坪上铺设不同颜色的橡胶轮胎,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供更加丰富且富有挑战性的设施,并让幼儿自主探究各种不同的玩法;在幼儿完成了运动量大的游戏后,可以设置出专门提供自由玩耍与放松的场地,让幼儿能释放天性,尽情参与;针对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的民间体育活动,比如狮子对对碰、下象棋等,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独立空间,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习得知识,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设置设施的过程中,必须把维护安全作为重要宗旨,坚持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总之,民间体育游戏资源是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中一类非常宝贵的资源,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科学应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球友会可以从更新户外活动理念,准备充足体育材料出发,在确定民间体育游戏形式的基础上,要注意创设户外活动氛围,加强户外活动指导,最后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父母在搜集民间体育游戏资源方面的作用,力求可以充分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来提升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性。
[1]林凤芸.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J].广西教育,2017(01).
[2]潘义红.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17(24).
户外运动是一种新兴的运动形式,该运动在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基础上,给运动者提供了较强的自我体验,并且还带有一定的探险性质。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大力推广户外运动项目,实现全民健康教育。2016年10月国家又印发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加快推进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户外运动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李洪波教授在《2010休闲绿皮书———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总结梳理前人的研究后认为,户外运动应界定为:以休闲为目的,以乡野空间(环境)和荒野空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以非竞技性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内容而进行的活动。户外运动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锻炼学生的胆识、培养学生的多项技能具有显著意义,老师和学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灵活开展户外运动项目,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体育课程的开设则在大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毕业后,许多学生将会直接面临就业,户外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有助于发掘学生自身潜力、突破自我,与其他常规体育项目相比,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一)高校户外运动训练的教学形式与现状。首先,由于我国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程开展的完善性上有很大的欠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更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由于户外运动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时间较短,所以许多高校并没有系统化地开设户外运动训练课程,许多户外教学都是以公共体育课的形式进行开展,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引导,对于学生户外运动训练的引导十分不规范。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在接受调查的30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当中,男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占61.33%,女学生占36%,男女合计占调查人数的48.67%,男生比女生参与者相对较多,但总体不高,参与人数不足50%。(二)影响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的阻碍性分析。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关注,而严重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户外体育运动的发展。首先,由于户外运动的开展场所比较开阔,所以导致许多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中潜在许多安全影响因素;许多安全影响因素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许多户外运动训练开展中往往存在稍有意外便会造成一定的损伤,阻碍了户外运动训练的良性开展。再者,户外运动训练的开展还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户外运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我国许多高校在具体的项目上并没有较好的原始积累,在设备设施、项目准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一)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过去的大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为主,传统思维束缚下,导致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更忽视了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得整个体育课程的开展过于片面化。户外运动训练的良好开展,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近自然、走进生活、贴近社会的机会,进而改变过去学校教学单一化的现状,将学校、自然、社会三者有机结合,使得过去封闭式的教学格局得以突破,有力推动了现代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最后,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训练引导下,还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和社交水平、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在丰富训练项目的接触中,还能够更加灵活化的贴近学习现状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健全自己和完善自我[1](P56)。例如在许多团体性户外运动训练项目的引导和开展中,便无形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互帮互助、团结互助的机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爬山、踏青,丰富多样的项目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激情,在潜移默化中便会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户外运动过程中,有的学生为表现自我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有的学生互帮互助发挥出一定的团队意识,还有的学生攻坚克难表现出较强的耐力和韧力,更有的学生在训练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等等。由此,大学体育教学中,丰富户外运动训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许多学生仍然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且课程设计中,安排给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仅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其心理健康状态也有待规正;通过笔者多年的师专体育教学实践发现,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户外的运动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团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与“环山走”训练项目,让学生在集体活动的参与中增加对于大自然的接触频率,且在户外运动的合作过程中,还有利于提高沟通协调水平、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且实现自身生存技能和身体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更有利于学生维持较好的身心健康。(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灵敏性素质。灵敏性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人各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素质表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体育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单一,学生所接触的户外环境也比较稀少,不利于学生探险意识和灵敏性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户外运动训练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攀岩训练、定向运动等多种户外运动形式,在多变的环境中来提升自己的灵敏性素质,还可以在户外实践中有效应用自己的已有装备,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产生。其次,在长期的户外运动训练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做事的韧性,这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素养基本相符,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加融洽地参与到工作岗位中。(四)能够有效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由此,未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朝向教育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户外运动训练的开展,就是在以体能活动为导引的,以学生体验、教师引导的方式,充分体现出户外运动训练的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长久的户外运动训练中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最终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由此,户外运动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具有显著意义,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灵活选择户外运动形式,实现因材施教。大学体育教学中,应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教学主体;在户外运动训练开展前,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向学生详细介绍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户外运动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户外运动的基本技能和相关技术;在了解户外运动形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再开展针对性的选择,引导学生有效提升运动水平,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其次,户外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展,应该做到在谨慎中放松;让学生充分把握需要注意的地方,准确把握和规避户外运动训练中的风险点和潜在隐患,从根本上保证户外运动训练的安全开展;而户外运动训练还应该起到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各种顾虑,实现全身心投入到户外运动活动中去[2](P32)。最后,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户外运动训练开展前,教师还应该做好校园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把握学生认识和认可户外运动训练的程度,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户外训练课程的针对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户外运动训练中。(二)注重不同户外拓展训练的回顾与反馈。户外活动是不少高校和企业提高人才运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室内授课是学生和员工掌握知识的关键,户外活动体验则是强化学生探索意识和互帮互助、共同奋斗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在户外运动训练引导中关注课内授课与户外运动训练、以及户外运动训练前后开展的联系。首先,户外培训的前后回顾和有效联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重新体验和温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训练、重复的回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个人与团队、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之间的关系,整个回顾过程会让拓展训练给学生内心带来生根、发芽进而成熟的过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加深与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分享。其次,更应该注意户外活动的及时反馈。教师作为整个户外运动训练的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完成后,进行及时的调查反馈,确保每一个户外运动训练的开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做好拓展培训中各种照片、片段、球友会视频以及关键点的记录和留存,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找到可以利用的学习素材,深入体会训练过程,以便在以后的训练中将户外运动训练的体会和感悟应用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三)合理选择并且采用教学方式。理论学习是户外运动训练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许多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但做好理论教学的教学引导对于户外运动训练的高效开展尤为重要。近年来,现代教育手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趋普遍,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手段中的灵活应用也逐渐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所以,在以后的户外运动训练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现状,将其有效转化为师生互动讨论的形式,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其次,多媒体技术手段下,还将户外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效展现给学生,例如户外运动的价值和不同规则,不同户外运动训练开展前的准备、计划、设备购置,户外运动训练中食宿生存、环境生存以及危险救急等基本生存技能的介绍,训练中扭伤、抽筋、昏厥、脱水、腹泻、冻伤以及绳带保障等基本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把握并了解不同户外运动形式的流程等。再者,从学生兴趣点入手,为学生播放一些户外运动公开比赛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比赛的同时,理解其中涵盖的理论知识,如身临其境一般,对于学生在以后户外运动训练选择中的科学性具有一定作用。最后,各个高校之间还应该加强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实现户外运动训练课程活动与组织活动的灵活结合。高校之间可以在优化和完善户外运动训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户外活动选择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素质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户外运动项目。
(一)加强户外运动训练的师资队伍建设。许多高校学生在户外运动训练方面缺乏锻炼,所以一些高强度的户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当学生在户外运动训练中遇到难度和阻碍时,教师适时引导和指点就变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户外运动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合理布置户外运动训练课程内容,来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其次,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缺乏对于户外运动训练的专业引导,所以许多教师缺乏户外运动训练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高校体育课堂上在开展户外体育训练前,应该做好对教师的教学培训,让教师掌握最基本的户外运动训练理论知识,并且深入了解项目内容,再从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点入手,实现体育教学实践与户外运动训练的有效结合,确保户外运动训练的高效开展,让学生获得高效的锻炼。(二)加强户外运动训练的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首先,不同的高校应该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户外运动的形式。让学生准确把握户外运动的类型和形式,是确保户外运动训练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不同高校所面临的地理环境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充分结合现有的体育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户外运动形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运动效率,通过户外运动活动的开展来放松心情。其次,许多户外运动训练形式对于学生的体能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许多户外运动训练形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探险性,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但是其中潜在的危险元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爬山和攀岩运动中,教师应提前做好踩点工作,全面排查安全风险点,准确把握训练场地中的危险元素,积极主动地做好预防措施。对于地形地貌复杂或者崎岖的地方,应该及时避免或者跨越过;其次,户外运动还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夏天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时阳光比较强烈,且一定量的运动量会导致学生大量出汗,身体内的热量散失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避暑预案,避免长时间暴晒在太阳底下造成灼伤或者中暑现象。还有,夏天运动后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盐分和水分,所以应该及时预备一些盐汽水、脉动等补充能量的液体。最后,教师应该做好对于学生的安全培训,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引导学生树立起一定的安全意识,并且在实际运动中发挥出一定的监督管理和提醒作用,确保户外运动训练的安全进行。(三)保证户外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户外运动训练的经费投入不需要很多,却也十分必要;大学体育户外运动训练中,教师应该从户外运动训练项目特点出发,做好准确预算,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作为不同户外运动训练项目的经费。经费投入的多少取决于器材的选定;经费充足的高校可以丰富户外运动训练形式。其次,户外运动训练中安全因素的保障也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由此,一定的经费投入对于户外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结语综上所述,户外运动训练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够灵活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按照自己的需求灵活调整运动强度,这对于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未来大学体育教学中广泛应用。
[1]李晓平.户外运动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4).
大学体育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由水上、野外、场地等多种训练方式组成,如今已经渐渐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大部分学校开展的户外运动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球友会。因此,大学体育如何更好地开展户外运动训练并发挥户外运动训练课程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户外运动是一种体育运动,起源于18世纪,包括登山攀岩、野炊、溪流、探险等各种项目,多是带有挑战性、刺激性和探险性的项目。参加户外运动的参与者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到户外运动的乐趣,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教育程度也随之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程度提高的同时,身体素质和自我生存能力却在不断下降,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很多高校在大学体育课程设计上,也开始提高对户外运动的重视,希望学生能够多与自然和社会接触,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户外运动训练主要包括徒步、户外生活、爬山等基础性项目,很多高校由于教学方法、教材和资金等问题使得户外运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学生在高校体育课中能够参与到的户外运动项目寥寥无几。现如今,虽已有不少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户外活动训练,但是这项运动发展仍处于基础的起步阶段。就开展户外运动这门体育课的学校来说,都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较弱、理论实践与教学实践脱离、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过低等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对户外运动开展不够重视,也是因为学校担心学生在户外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这些原因阻碍了学生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更多的进行户外体育运动的机会。
我国各地高校所处的地区基本是经济发展较好,周边交通较为便利、环境也较为优美。很多城市的周边自然环境、风景名胜也比较丰富,这样也就为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近年来我国对交通以及风景区的不断完善,也给学生提高户外生活能力、增强对自然界的了解提供了保障。
以往有的高校不愿开展户外运动训练都是担心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但是在当今时代,学生都有自己的通讯设备,能够保持与组织的联系。很多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也较为强大,资金也较为充足,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物力和人力保障,加之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安全意识也不弱,因此学校开展此类户外运动是十分可行的。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大多数高校开展体育锻炼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加强的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经历锻炼、学会团结,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对体育锻炼的兴致不高,也很少能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很多学校都忽视了体育教学,只把体育教学当作是任务来完成,内容也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户外运动训练是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相比传统的体育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由于时代的进步,很多学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跑步和球类运动,他们更倾向于富有激情和挑战性的体育锻炼,户外运动训练也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这一需求,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点也导致了我国大学生与社会和自然等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生存能力比较低下。大学生被骗传销、大学生失联、大学生意外身亡等新闻层出不穷,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应当寻找积极解决的办法。高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能力的地方,因此开展户外运动训练,为学生提供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户外环境的生存方式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不坚定、注意力不集中、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十分令人担忧。户外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因此团队之间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也显示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力、意志力及抗压能力。所以在户外运动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存技能,在团队合作中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只有精心设计户外运动训练课,才能够保证其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及体育教师都缺乏户外运动训练的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因此高校必须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教学工作前,进行精心设计。在户外运动的教学内容上,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规划,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比如公园、广场等,训练强度要与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相适应,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最重要的是做好紧急预案工作,在意外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还应当深入学生群体,进行前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户外运动训练课的认知度,使学生认识到户外运动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做好安全普及工作,为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课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户外运动训练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带有某些挑战性和危险性,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故,因此学校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提高户外训练课程的安全性。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户外训练课的内容,并且有一定的教学实施能力,为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具有随机应变、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如今很多高校在户外运动训练方面的经验都不足,教师也缺乏相关的经验,对户外运动训练没有专业及深入的了解,所以在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之前,必须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训练。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户外运动训练理论知识,熟知相关项目的内容、训练过程及组织方法,并且要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把体育教学内容与户外训练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能够得到真正的体育锻炼。教师也应当定期通过讲座或者观摩优秀院校的户外训练课来提升本校的户外运动训练教学水平,只有体育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够保证户外运动训练课的顺利开展。
户外运动课程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比如可以把户外运动训练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户外运动相关的项目,如定向越野比赛给学生观看并进行解说。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兴趣,也能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项目。学校为了提高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的水平,也可以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与其他院校一同开展户外运动组织活动,通过合作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得大学体育的户外运动训练课程更加丰富。
由于很多学校和教师都缺乏相关的经验,使得户外运动训练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户外运动训练课管理组织,以保证课程能够正常规范地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课涉及了体育、心理及学生管理的工作,比其他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一个管理户外运动训练课工作的组织,为这个组织分配合理的教育基金,确定户外运动训练项目及所用的器材,确定投入经费并进行良好的管理,为户外运动训练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户外运动训练有着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管理组织也应当提前考虑安全隐患,做好踩点工作,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预防措施,训练期间,管理小组也要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户外运动训练的有序开展。
只有对远足露营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才能为户外运动训练课提供参考。首先学校应请专业人员对露营的线路地点进行勘测,确认其是否安全和可行,再考虑是否作为教学内容。其次,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活动进度,每一个环节何时到达、何时返回等都要详细规划。最后要制定紧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医疗人员。在户外运动训练课中,教学活动不规范会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及时指导和规范,发生意外的受伤人员要进行紧急治疗,并且要保证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救援部门赶到救援现场。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户外运动训练能够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使体育教学能够实现其真正意义。户外运动训练课程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更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校也应积极探索,克服困难,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户外运动训练,实现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1]韩晓虎.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5):119+121.
[2]李晓平.户外运动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4):151+154.
[3]刁军辉.青少年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以及应对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7(11):224.
[4]白明跃.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方法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5):124—125.
[5]顾先宇,赵贡美.户外运动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102+101.
[6]薛可可.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8):16—17.
拓展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是以学生的体能活动为导向,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交往活动和意志活动等。通过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
对于大学生来说,拓展训练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拓展训练中的野外生存。如果将一个或几个学生置于陌生的丛林中,给他们提供极其有限的生存物品,球友会让他们在丛林中度过几天,对学生来说,首先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在这期间,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甚至会达到他们生存的极限,他们只有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突破极限,才能完成任务,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拓展训练中的跳水、攀岩等同样也体现了这一特性,所以,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拓展训练极具挑战性。
在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训练中,通过努力,克服重重的困难,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获得知识和经验,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所以,拓展训练具有体验性。
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提醒和指导,真正的活动内容还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完成任务后还能进行自我总结,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教学目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一般只注重对学生身体的训练,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而拓展训练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强调通过户外实践、学生间探讨交流、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通过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要通过教育来推动文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强调把学生的体能活动作为向导,然后设计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种各样的训练环境,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考察,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通过应对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拓展训练中的训练项目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正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可以把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意义重大但又很难通过语言来传授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表达出来。可以说,拓展训练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为主,而拓展训练更加倾向于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训练项目也基本上是一些团队协作项目。拓展训练可以充分利用户外资源,使课堂教学和户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强调的是“先行后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地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体会,通过小组的交流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拓展训练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强调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训练中培养意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拓展训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通过户外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可以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自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应对将来工作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从事拓展训练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整体的知识构架掌握不清晰,综合业务素质较差,这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制约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在进行拓展训练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场地,而且训练设施也不完备,一些训练项目由于诸如此类的因素而被迫停止,如山地车越野、攀岩、射击训练等。拓展训练的开展需要一些专门的教学设施,需要专门的教学场地,也需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这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一些学校通常因为教学所需经费数额巨大而放弃投入或者是投入不够,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整体教学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为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较短,所以,我国的许多高校对拓展训练的认识不深,不同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使得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教学课程时,无法找到一个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课程的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了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学校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但是许多高校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深。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对拓展训练的了解还不够,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现场指点,他们受到伤害或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很大。例如,在拓展训练中的跳水、射击、越野、野外生存等项目都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本文来自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优秀的师资队伍为我国高校顺利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育部门要加强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地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例如,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专业培训使体育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其在教学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调整教学课程,使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可以组织教师到社会上的一些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然后将这些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为了使拓展训练项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学校在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之前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与教学相关的硬件配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存在的资源,如可以把一些小的校区、广场、公园等当做训练场地;如果要进行水上项目的训练,可以选择市区的游泳馆或者一些天然的河流。教学部门可以将拓展训练的内容划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在进行基本素质训练时,体育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户外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训练是将室内教学和室外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主。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向教育部门积极申请,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保证教学设施的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许多拓展训练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高校在进行拓展训练时,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例如,在进行野外项目训练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选择最佳的训练场地,根据不同场地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训练内容。在训练之前,要向学生告知正确的操作练习方法和一些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训练场地要设置安全保护器材;教师在训练时要携带必要的急救物品;在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学校也要安排专门人员对训练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素质拓展训练”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一项大型的户外拓展活动。以前,在大学本科的时候,虽然亲眼目睹过,但是并未亲身参与其中,所以也不知道所谓的“拓展”究竟是何内容。11月5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平生第一次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很感谢校研究生部给予我们参加研究生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训练的机会,虽然拓展训练已结束了,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相处,可在这短暂的一天里,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欢呼,一起讨论,一起感悟……一天的融洽,使我们亲如兄弟姐妹!
在这次拓展中,按照游戏规则,此次活动以部为单位进行五项竞技类比赛:无敌风火轮、超级链接、袋鼠跳、五彩连环炮和五人六足。其中,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很好完成的项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个体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对于各个项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人六足”项目。没一起绑上腿的时候,真的没觉得这个项目有多难,可所有人绑上腿的那一刻我真有点惶恐,感觉走路不是用自己腿在走,不但得自己保持平衡走下去,还得兼顾旁边的同学步伐一致,做到5人一同向前大步跨越。这个看似5人一起走的事很困难,但我们彼此信任,配合默契,用双手传递信心,用语言交织智慧。在这个项目中,让我明白不管又多大的困难,只要彼此配合,认准了一个目标就朝那个方向去努力,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一天的素质拓展结束了,那些别开生面而又有深刻内涵的训练项目,如经典电影深入脑海,犹在眼前,而但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我将忘不了那一个个艰辛任务的完成;忘不了那一次次汗泪与智慧的交织;更忘不了那一幕幕团结互助的情景。户外素质拓展项目有效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大家相互间的信任地和协作精神,提升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队员的潜能,使队员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愉悦,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出色的团队精神。